资讯

目标、路径与方法:钱乘旦论区域国别研究与区域国别学 小 i 导 读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和全球形势变化,深入了解世界成为国家发展的迫切需求,2018年北京大学正式成立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特约专家钱乘旦在新书《目标 ...
王勇:中国“以规则为基础”的谈判策略,为全球经济注入确定性 小 i 导 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特约专家王勇在《香港文汇报》发表评论文章,深入解读了5月12日所发布的《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文章指出,此次经贸会谈实现阶段性 ...
小 i 导 读 “中国红利”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人口红利”,而是已演变为人才、技术和科研等综合优势。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助理研究员毛克疾 在《中国日报》撰文指出,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和供应链网络,以及广阔的工业生产和应用场景,正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 ...
小 i 导 读1月中旬,随着TikTok可能将在美国被封禁的消息传出,数百万美国TikTok用户涌入了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小红书。这次探索让许多“TikTok难民”首次窥见了普通中国青年的生活,证明了中美青年彼此“相似之处多于差异”。香港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黃裕舜(Brian Wong)撰文认为,青年一代应在中美 ...
iGCU小伙伴获评北大年度人物! 小 i 导 读从北大,到爱国关天下;跨越山海,踏行全球。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2024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钱美利(Meili Qian VERGNOLLE)用自身经历,书写了新时代青年投身人文交流与国际合作的生动故事。在担任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生 ...
王缉思:国际安全局势日益复杂,应认清趋势,应对挑战 小 i 导 读随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安全格局出现了重大变化。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国际战略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特邀专家王缉思就此撰文,深入分析全球政治和安全格局的深层变化及其对我国国家安全的 ...
小 i 导 读当前,中国的亚洲研究处于区域国别研究领域中的边缘地位,存在对美西方研究路径和范式的依赖,中国支持文明型亚洲研究的跨学科研究机制与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美国杰普曼大学传播系终身教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贾文山,清华大学新闻 ...
联系我们 订阅 邮箱:igcu@pku.edu.cn 电话:+86(10)6275578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B110办公室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 ...
王缉思:坚守中美关系的三条底线 导言:新冠疫情以来中美关系持续下滑,给世界秩序和全球经济的复苏带来负面影响。王缉思教授提出在中美关系越发困难的今天,我们越应确立底线思维。坚持和平方式、保持经贸合作、人文社会深度交流是处理今天的中美关系时,应当坚守三条底线。自新冠 ...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联合多家机构发布“2024金砖智慧城市排名”,构建以区域融合为导向、多元基础设施协同的智慧城市评估体系,为金砖国家提供智慧城市规划方建设的行动路径。
小 i 导 读2024年9月4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迎来2024级新生的开学典礼。唐士其院长以“学以成人”为主旨,从“见识与价值”、“自由意志与实践智慧”、“为学与为人”几大方面寄语新生。他强调,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在于见识的培养和价值体系的建立。唐士其 ...
人文交流,青年为之 受中美交流基金会邀请,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组织陈芳芳、崔浩彤、宋语哲、王远航、杨霓、朱翊民六位同学参加了5月20日至28日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举办的Generation US-China Student-To-Student Dialogue(中美学生对话2024)活动。这段港深之旅,让同学们收获满满,切身体会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