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中新网上海7月3日电(陈静 彭倩)记者3日获悉,一位37岁的高血压患者张磊(化名)脑干出血15ml,命悬一线,上海专家为其精准手术清除血肿,最大程度保护神经纤维。经历一个月治疗后,奇迹发生了:张磊能无障碍语言交流、自主进食,四肢肌力恢复至4级(接近正常),大小便完全自控。这打破了“15ml脑干出血非死即重残”的一般医学预判。
北京时间7月3日17时3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二十八号B星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空间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83次飞行。
7月3日,百川向海——“新红专”轮致敬海上丝路文化巡展在海口新海港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观众可近距离参观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教学实训两用船“新红专”轮。据了解,“新红专”轮配置有智能航行、智能平台等6大智能系统,实现了驾驶、轮机、电气等设备深度融合,能实 ...
将患者的症状输入“智医助理”系统,系统会自动进行AI智能化分析并给出辅助诊断。医生在下医嘱时,“智医助理”也会进行相关用药风险提示,进一步提高处方规范性……7月2日,在安徽省合肥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体验馆,工作人员向“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活动的记者展示了 ...
为验证该模型实际效能,团队用AI模型设计并用人力实验验证了4种针对特定应用的热辐射超材料,可用于柔性薄膜、涂料、贴片等多种领域。在户外实测中,这些超材料均展现出优异的自降温效果。比如,单波段选择性超材料下表面温度分别比宽带超材料和商用白漆涂覆表面低2.5℃和5.3℃,建筑如同披上“自动降温外套”。实验结果展示了该模型在建筑节能、城市热岛效应缓解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科技日报北京7月3日电 (记者陆成宽)记者3日获悉,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出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的新型超快电子源,其发出的电子束能量异常集中且时间极短。这项成果突破了传统技术瓶颈,为构建具备飞秒级时间分辨和原子级空间分辨的超快电子显微镜奠定了基础。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材料》。
科技日报合肥7月3日电 (记者洪敬谱)3日,安徽问天量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信息,由该公司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团队研发的国内首张芯片级后量子密码卡正式问世,标志着我国在量子安全技术的工程化应用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未来的后量子密码迁移奠定坚实基础。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领日益凸显,吴中区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经过多年发展,吴中区基本形成了涵盖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本体制造、智能装备、系统集成和终端应用的较为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截至2024年底,吴中区集聚“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相关企业1100余家,其产业规模突破1600亿元。
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也是在地面上最难观测到的行星。那么,人们什么时候可以观测到水星?只有当它和太阳之间角度最大时,才有机会勉强观测到它。水星在太阳东边达到角度最大就是东大距,此时水星黄昏时出现在西方地平线上;在太阳西边角度达到最大就是西大距,要在黎明时的东方低空寻找水星。
科技日報合肥7月3日電 (記者洪敬譜)3日,安徽問天量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信息,由該公司聯合華中科技大學團隊研發的國內首張芯片級后量子密碼卡正式問世,標志著我國在量子安全技術的工程化應用進程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未來的后量子密碼遷移奠定堅實基礎。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日前,由上海交通大学团队领衔的研究团队在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热辐射超材料领域取得重大原创突破:团队构建了一个热辐射超材料逆向设计AI模型,能够大批量生成热辐射超材料候选设计方案,并从里面“优中选优”。相关成果2日发表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