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来自MSN
M87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新图像发布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9月19日消息,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参与的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合作组,发布了M87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新图像,揭示了黑洞附近偏振辐射随时间的演化。 据悉,科学家首次在EHT数据中发现了连接黑洞环状结构与喷流底部的延伸辐射迹象。 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Astronomy & Astrophysics)上。
自2022年发布首批数据以来,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JWST)使得研究人员能够研究极其遥远的星系,从而重塑我们对宇宙中最早星系的形成和演化的理解。(背景延伸: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是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继任者,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欧洲空间局(ESA)和加拿大航天局(CSA)合作开发,旨在观测宇宙中最遥远的星系和恒星,探测系外行星并寻找生命迹象。 来源:NASA官网) ...
一点资讯 on MSN
新EHT图像揭示M87*超大质量黑洞发生意外的偏振翻转现象
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合作组发布了银河系M87中心超大质量黑洞(M87*)的全新详细图像,揭示了黑洞附近极具动态性的极化变化环境。科学家还首次在EHT观测数据中发现了黑洞喷流基部附近的扩展喷流辐射信号,这一发现为理解黑洞周围极端环境下物质与能量的表现提供了新视角。相关成果已于今日发表在《Astronomy & Astrophysics》杂志上。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发表突破性研究,揭示了NASA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发现的神秘"小红点"的真实身份。这些天体可能代表一种全新的天体类别:被超大质量黑洞吞噬并吐出光的黑洞恒星 ...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偏振旋转方向的明显变化可能源于内部磁结构与外部效应(如法拉第屏)的共同作用。偏振的演化反映出黑洞周围湍动不止的环境,而其中磁场在物质如何落入黑洞以及如何向外释放能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Scopri come tre talentuosi astrofotografi italiani hanno brillato nel concorso ZWO 2025.
新加坡国家队在2025年的国际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奥林匹克竞赛(International Olympiad o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简称IOAA)中打破以往纪录,五名队员成功带回四金一铜。
SAMBURU, Kenya, Sept. 8 (Xinhua) -- Kenya is positioning itself as a prime destination for astronomy enthusiasts, ranging from scientists and researchers to adventurous travelers, to boost tourist ...
JERUSALEM, Sept. 4 (Xinhua) -- A new study has found that most massive stars in the early universe formed as binary systems, meaning they were born in pairs, similar to the way many massive stars form ...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依托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银河系一团超高速运动的星际气体云中,首次观测到了由超音速湍流主导的复杂丝状结构网络。这一成果为揭示星际介质在结构形成早期的演化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 ...
该研究成果近日在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在线发表。 月球上是否存在水,对于月球演化研究和资源开发至关重要。 对1969年至1972年采集的阿波罗样品的研究表明,月壤中未发现任何含水矿物。
2月19日,Nature Astronomy在线发表了慧眼(HXMT)卫星最新观测结果:慧眼卫星发现首个跟快速射电暴相关联的X射线暴,确认其来自银河系内的磁星SGR J1935+2154,并在国际上首先证认该X射线暴包含的两个X射线脉冲是快速射电暴的高能对应体。该发现与国际上其它望远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