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格隆汇7月22日丨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宣布,本集团自主开发的1类创新药注射用TQB6411(EGFR/c-Met双抗ADC)近日在中国完成Ⅰ期临床研究的首例受试者入组并顺利给药。TQB6411于6月13日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 ...
智通财经APP获悉,湘财证券发布研报称,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ADC药物外包渗透率显著高于其他生物药领域,催生了中国CDMO市场规模从2018年0.1亿美元跃升至2022年2.1亿美元 (CAGR ...
全球ADC药物市场正处于高速扩张期,核心技术迭代与适应症拓展共同驱动行业繁荣。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2年全球ADC药物市场规模仅79亿美元,2024年已跃升至141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突破685亿美元,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 ...
“疗效数据很强,但毒性数据也非常强”。 7月17日,FDA肿瘤药物咨询委员会(ODAC),拒绝批准葛兰素史克的 BCMA ADC 药物Blenrep用于二线联合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其中最引发关注的,便是其毒性问题。
金吾财讯 | 中国生物制药 (01177)公布,集团自主开发的1类创新药注射用TQB6411(EGFR/c-Met双抗ADC)近日在中国完成Ⅰ期临床研究的首例受试者入组并顺利给药。TQB6411于6月13日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NMPA)批准开展临床试验,拟用于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目前研发进度处于全球第一梯队,全球同类药物均处于I期阶段。
SI-B003 所处的PD-1×CTLA-4双抗赛道竞争较为缓和,同类竞品中,康方生物的卡度尼利单抗已获批上市且有着不错的销售表现,齐鲁制药的艾帕洛利托沃瑞利单抗(全球首个PD-1/CTLA-4双功能组合抗体)也已获批上市,其余在研PD-1/CTLA ...
目前已上市的ADC药物分子均采用单一小分子毒素作为有效载荷,但仍存在耐药性与治疗效果有限等挑战——当快速生长的癌细胞接受细胞毒药物治疗时,它们会迅速产生新的突变以逃避治疗作用。
放眼整个中国创新药生态,这种加速迭代正在成为“新常态”。从ADC、双抗/多抗、小核酸药物等前沿技术,再到各个细分疾病治疗领域,中国药企的创新步伐都在不断加快,甚至已在一些关键赛道实现弯道超车,成为引领全球医药创新的重要引擎,期待中国创新药未来能继续交 ...
近期,港股创新药持续高温,7月以来,恒瑞医药港股涨幅已超30%,较A股溢价超10%。今天,百济神州、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信达生物继续领涨板块,带动港股创新药ETF(513120)上涨近3%。
ADC药物的概念最早源于免疫学之父Paul Ehrilich于1913年提出的“魔法子弹”理论,本世纪以来, ADC药物技术研发整体朝着持续扩大治疗窗口、增强有效性 ...
2025-2030年中国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行业发展轨迹及实 ...
4、抗体偶联药物(adc)行业的投资者以投资类企业为主. 根据对抗体偶联药物(adc)行业投资主体的总结,目前我国抗体偶联药物(adc)行业的投资主体主要以投资类为主,代表性投资主体有东方富海、高瓴创投等;实业类的投资主体有复星医药、科伦药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