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25年8月10日,北京大学/昌平实验室魏文胜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论文,基于一型与二型内含子的第二步剪接反应,开发了两种全新的体外RNA环化方法:PIET(Permuted Intron-Exon through ...
2025年8月11日,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汪阳明教授团队在Nature Methods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报道了团队自主研发的新一代RNA结合蛋白(RBP)研究技术——MAPIT-seq(Modification Added to RBP ...
北京大学团队通过单细胞RNA测序 (scRNA-seq)发现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内膜中存在高表达催乳素受体 (PRLR)的ECM-high上皮细胞亚群,证实局部PRL-PRLR信号过度激活驱动病灶形成。研究利用转基因小鼠和垂体移植模型验证病理机制,并证明单抗HMI-115靶向抑制PRLR可显著改善疾病,为保留生育力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全球关注,而饮食失调 (Eating Disorders, ...
在全球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16-24岁人群正面临学业压力、身份认同和社会关系等多重挑战。世界卫生组织 (WHO)数据显示,75%的心理障碍在24岁前初发,而新冠疫情更使这一问题雪上加霜。丹麦作为高福利国家,其健康档案揭示16-24岁群体中超过40%存在高压力水平,20%经常感到孤独。传统医疗模式难以应对这种群体性心理健康挑战,促使研究者探索学校场景下的预防性干预策略。
Sanford Burnham Prebys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近日发现,阻断巨胞饮作用可重塑肿瘤微环境,使其纤维化程度降低并允许免疫细胞进入。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Cancer Cell》杂志上,有望增强PDAC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针对土耳其农村地区日益严峻的儿童青少年自杀问题,通过分析47例12-17岁自杀案例的尸检报告,揭示了枪支暴力 (51%)和上吊 (42.6%)为主要自杀方式,发现家庭冲突、早孕和精神疾病 (10.6%)是核心诱因,为制定针对性预防策略提供了关键流行病学证据。
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欺凌 ...
针对青少年自杀危机中父母支持体系缺失的问题,法国巴黎大学研究团队通过质性访谈分析13名住院青少年父母的体验,揭示自杀危机导致家庭关系断裂、父母自我效能感崩塌的三阶段重塑过程(危机冲击-住院调整-出院重建),提出整合心理教育 (psychoeducation)、家庭治疗和同伴支持的多维干预方案,为改善家庭中心护理模式提供关键依据。论文发表于《BMC Psychiatry》2025年8月刊。
全球难民危机背景下,叙利亚女性难民在黎巴嫩面临严峻的生殖健康挑战。由于战乱流离失所、居住条件恶劣以及医疗资源匮乏,这一群体流产率高达39.2%,远超邻国土耳其(23.1%)和约旦(15%)。更令人担忧的是,传统社会观念与法律限制使她们难以获得科学的避孕指导,意外妊娠和反复受孕失败进一步加剧健康风险。然而,目前关于这些问题的风险因素和保护机制仍缺乏系统研究。
这项研究标志着PBC治疗进入精准医学时代。通过整合肝硬度检测、早期生化应答评估和新型靶向药物,临床医生可实现三重目标:生化指标正常化、纤维化进展遏制和症状控制。特别是PPAR激动剂的双重作用机制——既改善胆汁酸代谢又缓解症状,为长期困扰患者的瘙痒难题提供解决方案。未来,随着AFFIRM等试验对肝硬化患者数据的补充,治疗策略将更趋完善。
在全球COVID-19大流行的背景下,孕妇作为特殊人群面临双重健康威胁——既存在生理性免疫调节变化,又可能因病毒感染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尽管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截至2023年5月全球累计确诊超7.67亿例,但关于SARS-CoV-2对母婴健康的影响仍存在显著知识缺口。早期研究显示孕妇感染后临床特征与非孕患者相似,但妊娠期特有的心血管代谢变化是否加剧疾病严重程度?病毒能否通过垂直传播影响胎儿?这些问题在疫 ...
当前正在显示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
隐藏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