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中宏网讯北京时间8月13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以“离域电解质设计实现 ...
面对航空航天对零部件精细化生产的需求,从2003年开始,天津大学就组建了机械工程、自动化等多个专业的团队,累计两百多位研发人员参与,历经五次迭代。前几代机器人,主要做简单的焊接、抛光工作,随着我国空间站、大飞机研发对零部件精细化要求持续提升,第五代开始,转到了难度更高的铣削工作,团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提升了精度和效率。
近日,有一份“天大的好消息”——天津大学本科生录取通知书,寄到了甘肃省宕昌县顾文兵同学的手中,这份承载着梦想的录取通知书,是他四年来收到的第40份来自天津大学的“爱心礼包”,也是其中最厚重、最特殊的一份“礼物”。
下一条:天津电视台天津新闻:天津大学自主研发航天加工机器人投用 ...
锂金属电池因具备远高于传统锂离子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而被视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突破口,但目前的电解液设计难以同时兼顾电池能量输出和循环寿命的提升要求。天津大学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攻关,经过数年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首创高能锂金属电池电解液“离域化”设计理念,打破了传统电解液设计对主导溶剂化结构的依赖。
北京时间8月13日,国际期刊《自然》以“离域电解质设计实现二次锂金属软包电池突破600 Wh/kg ”为题在线刊发天津大学团队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突破现有传统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应用性能上的瓶颈,首创锂金属电池电解液“离域化”设计理念,在国际上首次研制了能量密度超过600瓦时/公斤的软包电芯和480瓦时/公斤的模组电池,其性能指标比现有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续航能力直接提高了2-3倍。
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胡文彬教授团队首创“离域化”电解液设计理念,成功打破传统电解液设计的性能桎梏,研制出能量密度突破600瓦时/公斤的软包电芯及480瓦时/公斤的模组电池,较现有商用锂电池能量密度和续航能力提升2—3倍,同时兼具优异循环稳定性与安全性。相关研究成果于8月13日发表在学术期刊《自然》上。
据新华社天津8月13日电 近日,我国科研人员突破现有传统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应用性能上的瓶颈,研制出能量密度超过600瓦时/公斤的软包电芯和480瓦时/公斤的模组电池,性能指标比现有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续航能力直接提高2—3倍。
北京时间8月13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以“离域电解质设计实现 ...
中新社天津8月14日电 记者14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科研团队近日研制出能量密度超过600瓦时/公斤的软包电芯和480瓦时/公斤的模组电池,其性能指标比现有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续航能力提高了2至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