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25年4月份已经结束,4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这项研究如同一把解码器,揭开了癌症预编程的黑暗森林法则。它告诉我们,肿瘤的发生发展既不是完全的随机突变累积,也不仅是环境因素的被动承受——每个人的基因组都在出生时预埋了特定的“癌变逻辑电路”。而那些看似普通的遗传变异,就像暗藏密码的微小程序,在特定条 ...
2025 年 4 月 28 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定量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甘海云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上发表了题为: Extrachromosomal DNA replication and ...
这项广受关注的研究显示,50 岁及以上的人,若无法保持单腿站立姿势至少 10 秒钟,其死亡风险会增加一倍。该研究对 1702 名 51-75 岁的个体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在 7 年的随访期间,未能通过该测试的人群死亡率显著更高。
2025 年 4 月 28 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杨廉平团队在 Nature Medicine 期刊发表了题为: Changing climate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contribute to global ...
2024年净利大增40个百分点、年报综合表现最漂亮的“血王”天坛生物,这次居然“领跌”。尽管其一季度营收增长7.84%,但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大降22.9%和23.7%。博雅生物同样面临着一季度增收不增利的局面。上海莱士净利润也从2024年的增长23.25%跌至一季报的下滑25.20%,未能稳住过去一年势头。而派林生物则遭遇了高基数增长后的业绩下滑。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农业大学的实验室里,一台显微镜下正闪烁着微弱的光斑,孟琳博士轻调焦距,仔细观察着耐盐碱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同时,实验室的计算机屏幕上,一组通过测序技术获得的耐盐碱微生物基因序列数据正在缓缓展开,供她进一步分析。作为微生物学领域的杰 ...
事实上,AML的一种亚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已经可以通过使用一对药物(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来治疗,这对药物可以推进 APL 细胞进入分化过程。这种组合疗法治愈了约 95% 的 APL ...
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拉德布德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证实一种现有的药物可以唤醒功能失调的免疫细胞。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研究重症监护室中的败血症患者提供了线索。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 Nature Immunology 杂志上。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心脏病发作严重程度因时间而异的分子机制,这可能为开发与自然昼夜节律一致的创新治疗铺平了道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 《Nature》 杂志上。
2025年6月27日至28日,第八届多组学研究与应用前沿论坛将于上海盛大启幕。本次论坛精心设置了四大核心论坛板块,深度聚焦涵盖多组学与临床研究、空间转录组的应用发展、蛋白组学与临床肿瘤样本分析、AI与生信大数据等模块内容。论坛致力于整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空间组学等多维度生物学数据资源,搭建起一座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桥梁。
PHGDH基因编码的酶是合成丝氨酸的关键,而丝氨酸是一种与神经功能密切相关的氨基酸。研究发现,PHGDH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的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高度相关。高水平的PHGDH与认知能力下降密切相关,且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就出现明显变化。然而,PHGDH作为代谢酶的功能似乎并不能解释其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直接关联,这使得研究团队开始思考:PHGDH是否还有其他未知的生物学功能在其中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