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25年6月13日凌晨,以色列突然对伊朗发起军事行动——伊朗最重要的纳坦兹核基地与数个关键军事目标被精准打击,至少九名伊朗高级将领当场丧生。袭击过后,双方均做出强硬表态,地区再次被推向了核战争阴影笼罩下的危险时刻。
2025年6月,《外交事务》刊登了国际关系学者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O. Keohane)与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
当地时间2025年6月17日下午,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阿斯塔纳独立宫举行。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前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特邀专家于洪君 ...
6月17日,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阿斯塔纳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发表题为 “弘扬‘中国—中亚精神’,推动地区合作高质量发展” ...
最后,节大磊副教授也分享了他对当下特朗普政府2.0阶段,白宫与官僚体系之间互动关系的新观察。 他认为应该要正视美国官僚体系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从更加全面客观的角度分析美国总统与政府职业官僚之间的权力博弈。
在韩国新总统李在明宣誓就职之际,中韩关系未来走向引发广泛关注。李在明在竞选期间即强调修复与中朝关系、重视对华经贸合作,其“务实外交”风格有别于前任尹锡悦偏向美方的战略取向。近日,《南华早报》发表分析文章指出,李在明政府的对华政策预计将更加强调灵活与实 ...
因此,李在明面临着迫在眉睫的抉择,只剩下两个选项。第一,通过“得过且过”的策略寻求维持现状。 他将努力在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和与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之间取得平衡。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他应该尽一切外交努力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 第二,他应该寻求国际合作 ...
《国际观察》杂志 特约六位资深战略专家和两名青年学者,分别从世界政治、国际安全、大国博弈、美国外交等视角出发,对当前国际社会基本矛盾变化进行分析,并提出关于当前国际社会基本矛盾的初步研判与预测,以期推动学术界对这一重大问题的思考与探讨。
6月1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韩国总统李在明通电话。习近平指出中韩是“搬不走的近邻”,强调中韩应坚守建交初心,坚定睦邻友好方向,坚持互利共赢目标,推动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向更高水平迈进。两国要加强各层级各领域交流,增进战略互信;要深化人文交流,加深相互理解,夯实民意基础,让中韩友好在两国人民心中扎根。
当地时间5月31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再次重申“重返亚太”,试图通过盟友网络化、分担防务责任来强化对华战略。然而,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其全球战略收缩和高关税政策为这一目标蒙上阴影。经贸矛盾加剧与地区安全局势复杂化,让美国“印太战略” ...
但是世界秩序并不是西方的“专利”。 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目前的世界秩序从何而来,然后才能判断它将往何处去。我们要回顾历史,看看其他文明是如何构建自己的世界秩序的,考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哪里有交融、哪里有分歧。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长聘副教授陈绍锋围绕东南亚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进行了分析。他指出,整体而言,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持积极态度,普遍将其视为推动本国经济发展的契机,而非外部威胁。同时,各国在战略重心、合作模式和核心关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