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幸运的是,通古斯地区地广人稀,大爆炸造成的人员伤亡较少。而根据IAWN发布的声明,2024 YR4的潜在撞击区域横跨太平洋、南美洲北部、大西洋、非洲、阿拉伯海和南亚区域,多个人口密集国家处于其潜在威胁之中。
一颗编号为“2024 YR4”的小行星引发全球关注,科学家预测其可能在八年后与地球发生碰撞,且撞击概率持续攀升。这一消息迅速登上热搜榜,引发公众对地球安全的广泛讨论。面对潜在威胁,人类是否只能被动等待?中国科学家给出了否定答案——通过技术创新,主动防御小行星撞击已成为现实。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近日宣布,中国将启动小行星撞击试验,验证近地天体防御能力。这一计划标志着中国从被动监测转向主动干预 ...
在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我国科学家提出构建近地小行星探测防御体系的构想,引发全球关注。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透露,我国计划于2027年发射航天器,在2029年对直径24米至84米的目标小行星2015 XF261实施动能撞击验证任务,通过“伴飞+撞击+伴飞”模式评估防御效果。
美国还提出了“ 引力 牵引器”的方案。它是一种在小行星附近徘徊的重型航天器,依靠自身巨大质量产生的引力,来拖拽小行星,使其偏离原定轨道。还有一种思路同样利用核装置,但不是用它摧毁小行星,而是借助 核爆炸 产生的冲击力改变小行星的运行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