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工人在伊帕尔汗香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包装产品(资料图片)。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洋 摄 ...
9月13日,在额敏记忆馆葫芦烙画非遗技艺研学基地,游客兴致勃勃地参与手工艺品的创作。近年来,当地围绕葫芦烙画打造文创产业链,搭建平台开展葫芦烙画技艺公益培训,引导居民参与创作和生产文创产品,进一步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目前,该基地已累计 ...
9月11日,游客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参观,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兵团历史。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近年来已成为人们争先打卡的红色旅游景区,日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以上。兵团日报全媒 ...
今年以来,兵团工信局重点跟踪的400余个“三张清单”项目加速推进,1至7月完成投资近380亿元,开复工率近90%。其中,65个10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69亿元,277个1亿元至10亿元项目完成投资158亿元,大中小项目梯度推进、协同发力,为兵团工业筑牢坚实底盘。
9月9日,秋意正浓。“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大型集中采访活动采访团一行乘坐缆车来到阿勒泰市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的山顶时,正逢“夕阳派对”热烈举行。游客们在落日余晖下拍照留念,在夜色和音乐中尽情舞动,一派热闹景象。
9月13日,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30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安息于阔别已久的祖国大地。 秋风又拂山河至,浩气长存天地间。 1950年深秋,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这一战,历经两年零九个月,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75年后,随着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魂归故里,我国已连续12年、累计迎回1011位在韩志愿军英烈遗骸。 缅怀 ...
抗战烽火中,一批批国际友人跨越山海奔赴中国,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1938年,一支苏联的航空队秘密来华参战。他们是一支怎样的队伍?重访抗战地标,这一站我们来到重庆万州,国际友人援华抗日的感人故事,我们从这里讲起。
英雄伟绩,彪炳史册,贞风亮节,正气长存。75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军民一道浴血奋战,历经2年零9个月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祖国不会忘记,19万7千多名中华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人民不会忘记,他们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校徽上的10棵胡杨,寓意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间的三条河分别是叶尔羌河、阿克苏河、和田河,它们在阿拉尔汇聚而成塔里木河,蜿蜒两千多公里,哺育南疆各族人民,它不仅是一个地理标志,更是一种精神象征。”王颖华阐释了校徽蕴含的深刻意义。
协同联动、团结协作,新星市与哈密市以深度融合共促发展,形成了兵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格局。三塘湖—淖毛湖风区的风机连线成片,东南部风区15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光伏项目连片铺开……风电产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王毅表示,中斯两国传统友好,中国是最早承认斯洛文尼亚独立的国家之一。建交30多年来,中方秉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理念,同斯方一道推动两国关系超越社会制度差异,以诚相待、以信相交,实现互利共赢,这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弥足可贵。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更需要双方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的建交初心,加强沟通,深化互信,密切合作,不断充实中斯伙伴关系战略内涵。
新华社沈阳9月13日电(记者刘一诺、武江民)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13日上午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30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在阔别祖国70多年后回到中华大地安息。 9月13日,礼兵护送志愿军烈士棺椁入场。新华社记者杨青 摄 10时许,仪式正式开始,军乐队奏响婉转低回的《思念曲》,两侧标兵持枪肃立,礼兵护送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缓步进入纪念广场,全场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致祭文后 ...
Some results have been hidden because they may be inaccessible to you
Show inaccessible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