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逃避行为”是人和动物为避免痛苦、危险或不适而产生的一种本能反应。它能够保护我们远离火焰、猛兽或其他高风险环境;在社交场合中,适度的回避还能帮助人们冷静情绪、缓解紧张。然而,若逃避行为过度,就可能引发焦虑、抑郁,加深孤独感,使情绪进一步低落。那么,大 ...
肠道屏障破坏是 HIV 感染的一个标志性特征,即便在长期接受抑制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治疗后,这一现象仍持续存在。这种肠道屏障的损伤,会导致肠腔内微生物产物易位进入循环系统,引发慢性全身性免疫激活,并显著促进 HIV 相关的非传染性疾病(NCD ...
每年流感季,流感病毒感染都是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病情加重最常见的诱因之一。因此,流感疫苗接种被广泛推荐用于预防易感人群(包括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和严重疾病。然而,支持这一做法的随机临床证据有限,实际上,在世界许多地区,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比例很低,接种 ...
2024年,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骨细胞的线粒体会导致癌细胞“消化不良”。骨细胞的线粒体在通过TNT进入癌细胞之后,竟然会释放线粒体DNA,从而激活cGAS/STING通路,增强癌细胞的免疫原性,吸引免疫细胞前来杀伤 [8]。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团队证明了,在大脑早期衰老过程中,边界相关巨噬细胞(border-associated macrophage,BAM)会获得衰老相关特性,这可能是由于长期暴露于 β-淀粉样蛋白(Aβ)所致。
这项优化ALK抑制剂治疗顺序的模型研究发现,如果将三代ALK抑制剂洛拉替尼作为一线药物,有望通过序贯用药让患者的累积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12.3年(147.0个月);而以二代ALK抑制剂为起点的序贯治疗(二代→三代模式),累积PFS则为7.4年 ...
ABCA7基因中由提前终止密码子引起的罕见功能丧失(LoF)突变,已经成为继APOE4之后 阿尔茨海默病 (AD)的最强遗传风险因素之一,ABCA7 LoF携带者的AD风险大约是非携带者的两倍。
Dirk Görlich 从蛙卵提取物中重新构建了核孔,并于 2012 年证明了核孔通透性屏障需要富含苯丙氨酸的重复序列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这些实验支持了他的假设,并排除了当时其他主要理论。
2025 年 9 月 9 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孟文勃教授、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丁莉芸教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岳平副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袁金秋研究员等,在 Cell 子刊 Med 上发表了题为: Real-time diagnosis of ...
该研究揭示了一种脂肪酸感应机制,通过维持含二十二碳六烯酸的磷脂(DHA-PL)的稳态来抵御铁死亡。这一发现也为 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健康益处提供了分子层面的解释。
此前,有研究在行为层面揭示了认知控制能力呈倒U型的发展轨迹,该研究进一步阐明了这一轨迹的神经基础。研究结果表明,认知控制相关脑功能的峰值区间位于27岁至36岁,该区间与通常定义的成年中期(青壮年阶段)高度吻合,且此阶段恰为个体智力成熟度与综合认知能力 ...
在生命科学领域,每一项重大发现都像是精心铺设的基石,支撑着我们对生命奥秘的理解。然而,这些基石的奠定,往往伴随着研究人员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艰辛探索。但如果,有一种力量能将这个漫长的过程压缩到短短两天,我们是否正站在一场科研范式革命的黎明? 9月9日, ...